小学数学复习计划,如何制定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计划
小学数学复习计划
一 本学期学习目标:
1.会笔算三位数的加、减法,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。
2.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、整百数;会笔算一位数乘二、三位数,并会进行估算;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。
3.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(分母小于10),会读、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,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,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。
4.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,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,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、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;知道周长的含义,会计算长方形、正方形的周长;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,并会进行测量。
5.认识长度单位千米,初步建立 1千米的长度观念,知道1千米=1000米;认识质量单位吨,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,知道1吨=1000千克;认识时间单位秒,初步建立分、秒的时间观念,知道1分=60秒,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。
6.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,有些则是不确定的;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,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,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。
7.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,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,初步形成观察、分析及推理的能力。
8.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,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,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9.养成认真作业、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。
10.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,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二、复习目标:
1、通过复习整理,使学生在“万以内加、减法”、“有余数的除法”、“多位数乘一位数”等内容上,进一步掌握计算的方法,理解其意义,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和验算,进一步渗透估算的意识,体验估算的作用。
2、通过对“四边形”、“时、分、秒”、“千米和吨”及“可能性”的复习,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,加深对一千米、一吨、一小时、一秒等体验,能正确换算时间、长度、重量等单位。能采用连线、列举等方法来计算简单的排列和组合,并理解其意义。
3、在各单元的复习中,让学生体验到各知识间的联系,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,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。
4、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复习重点:
万以内加减法、多位数乘一位数、解决问题
四、复习难点:长度单位、重量单位和时间概念的体验与换算;四边形与可能性;解决问题
五、复习时间与内容安排
时间内容课时12月21日—28日教材上的期末复习课(按知识内容)重点是计算,27日口算,笔算达标612月21日—1月4日概念、解决问题与的专项复习51 月5日—1月8日期末卷综合测试与讲评3
六、复习方法:
1、学生自我复习与课堂集中复习相结合。通过课前自我整理单元知识,课堂上展示交流,教师启发引导,提高学生自我复习的能力。
2、分类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,既要注意复习的全面性,又不搞机械的重复操练。体验各知识间的联系。
3、个别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。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,要充分利用学生同伴资源,在班级中开展“结对一帮一活动”,营造期末复习阶段的学习氛围,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。
4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。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,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,对于学习习惯差、潜力大的学生,要加强家校联系,采用激励与批评相结全、分层要求等方法,在复习阶段有所转变,对于基础知识薄弱、接受能力相对较慢的学生,要加强面批与辅导,加强基础练习的过关,强化“双基”。
如何制定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计划
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复习计划
一、 复习的内容
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
二、复习的重、难点
重点: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.
难点: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、钟面的认识.
三、复习目标
1.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,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,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.
2.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.巩固所学的知识,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.
3.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、体验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.
4.有针对性的辅导,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,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.
四、复习措施
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:
1、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,使知识纵成行、横成片,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.
2、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,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.
3、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.
4、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