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干部先进事迹:石泉县人民代表董作平

董作平,男,汉族,2016年9月参加工作,2016年37岁的他,通过从优秀村干部招录为公务员,分配到石泉县中池镇人民政府工作,现任中池镇乡村振兴办干部、民主村驻村干部。在2017年民主村班子软弱涣散,选不出领头人的情况下,主动申请到民主村担任党支部书记。他自参加工作以来,他能严格执行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立足岗位、开拓创新、勇于奉献,无论在哪一种岗位,从事哪种工作,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,一心扑在工作上,各项工作想在前、干在前,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。突出卓越的工作业绩、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干部的充分肯定,发挥出了中池镇中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。其先进事迹如下。

甘于奉献,忘我工作。董作平忠于职守、爱岗敬业、不畏艰难,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在工作期间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不计名利得失,顾全大局,并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。四年来带领全村共新建产业路11条9.3公里,实施饮水工程改造,累计解决90余户农户安全饮水问题。带领村两委壮大集体经济,完成了集体经济积累从无到有的转变,在没有任何资金和经验的情况下,村两委积极作为,2019年合作社盈利16000余元,2020年被确定为集体经济示范合作社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就忽略了家庭,在脱贫攻坚最后一年,双亲相继去世,最终只能接到消息回家见最后一面。他说:这一路走来,作为家里的顶梁柱,对家里人亏欠太多。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,不能因为家事而耽搁工作。正是这样忘我的工作,用四年时间把综合考评排倒数第一的村带到前三名。

履职尽责,冲锋在前。夏季防汛、冬季防火,发展生产,调解矛盾,每次都走在最前面。在“8.22”连续强降雨期间,他带领镇村干部冒雨、涉水前行排查安全隐患,到地质灾害点、危房户等受威胁村民家中逐户转移群众10户17人,不愿转移的就反复做思想工作,年纪大走不了的就背着走,直到转移到安全地点为止。安置住房远的车接车送,每天还坚持多次巡查,劝阻返家人员。为了监测降雨量,紧盯危险路段,保障群众的安全,他带头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并实时通报降雨情况。为增加群众收入,挨家挨户做工作让脱贫户参加培训学技术,宣传政策鼓励创业就业;为解决群众创业发展资金,带领群众按流程完成所有贷款手续。


带伤返岗,彰显风采。在一次调解矛盾纠纷走访中,董作平左手被毒虫(隐翅虫)咬伤,他强忍疼痛,坚持到调解矛盾结束,耽搁治疗时间,第二天他的整条左臂因感染已经完全肿大,面临截肢的风险。在折转于县医院、市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才渐有好转,还在恢复期就立马返回岗位工作。作为人民群众的金牌调解员,他用实际行动守护邻里关系。村上因争边界的邻里矛盾、夫妻不合的家庭矛盾、时代变革的历史遗留等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纠纷,他总能耐心地调解,通过谈感情、讲法律、算经济账等方法,找到解决方案,妥善综合法与理公正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,最终将矛盾成功化解。


业绩突出,成绩喜人。董作平在基层一线工作中,能根据上级领导交派的工作任务,创新工作思路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。他总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,尽快完成工作任务。由于工作出色,2017年被评为县级金牌人民调解员、2018年被评为石泉县优秀党支部书记、2019年被评为中池镇爱岗敬业模范、2020年被评为中池镇优秀党支部书记、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、2021年被评为中池镇优秀党务工作者……荣誉背后是对他长期扎根基层,带着使命服务群众,倾注心血踏实工作的认可。有人问,现在村干部比总理都忙,你累不累。他笑着回答,我累不累无所谓,关键是要让群众满意。


他作为基层干部中的一员,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但也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。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,一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发出自身的光和热。他会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基层第一线,辛勤耕耘,为全镇事业发展无悔奉献,增光添彩。(徐沙)
编辑:樊婧
责编:郑黎波
主编:姚启明